智能与分布计算实验室

写在25岁生日到来之际

作者:
  • 李成洲
内容: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我人生的第一篇论文终于投稿了。

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这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或庆贺的,但是于我而言,它却有着特殊的含义——我有了第一次科研探索的尝试,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有同学戏称我的这篇文章有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味道。的确,这半年来,我的导师李瑞轩教授为我提供了各种交流讨论的机会,对我的论文进行了悉心指导,从他那里我学到了作为一位学者应有的严谨和认真,是他引领着我慢慢步入学术的殿堂。在此期间,在美国任教的肖卫军(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和张照(Iowa State University Ames)两位教授给我的文章提供了许多professional suggestions和meticulous comments,我不禁感叹,原来学者是这样的,学者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们对待学问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时而让我感到惭愧万分,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们给我最深刻和最深远的启迪。当然,还有加拿大的李葆春教授,我依然清楚记得当初和他在咖啡厅讨论学术的场景,他在学术上的造诣让我们这些后生小辈望尘莫及,尽管他并没有具体指导过我的文章写作,但是,从他身上散发出的作为一个学者的生命力,已经让我折服,我记得以前有位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培养数学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个学生跟着一个数学家住上一段时间”,的确如此,作为一名学者,他自身的生命活力和生活状态应该是最吸引人的。

不过,虽然我经历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但是我始终觉得自己的文章根本没有达到大家所期望的程度,甚至我会觉得投稿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文章中或不中,我都在那儿,不喜不悲。也许,此时此刻,我不会去做过多的憧憬和幻想,最值得我珍惜和回味的是留在身后的那段崎岖却又刻骨铭心的求索路,这一切不是值得永久珍藏与记忆吗?

今天,是我24岁的最后一天。

国庆之后,我就会全心全意的找工作,拉开自己未来5年奋斗的序幕,暂时和我理想的“学术生活”依依惜别。过去几年,我习惯了独自一个人漫步校园的自由和宁静,习惯了狩猎于图书馆的渴望和刺激,习惯了“懒卧小床倚书睡,静听窗外奏雨声”的闲适与安逸。毕业真的临近了,我就像刚入伍的新兵,突然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声,一时间有些慌乱和措手不及。

25岁了,一个新的开始,我将要面对很多,也需要承担很多,勇敢的去面对,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新兵。

在这一刻,我头脑里像放电影似的,过往的一切都静静的流淌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流向远方……

25岁,我来了,我们一起并肩前行。

最后,我用王小波的一句话来迎接我的25岁,也是对未来自己的一种勉励吧。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