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分布计算实验室

我与“根叔”对话教育

作者:
  • 李成洲
内容:

以下是李校长回信原文:


李成洲,你好!

看到你这封信,我真高兴。说明很多同学是有真知灼见的,更说明让学生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同意你的一些观点,并且以前也在一些场合说过,问题是没有变成有效的行动。总的责任当然在我。 我建议把你这封信放在校内媒体上,并且能在学校的两个活动中(教育思想大讨论,学风教风建设)让学生、教师和干部们都能讨论一下。

李培根


李校长:

您好!

我是上次跟您在青年园相遇,后来给您写信的那位同学,我叫李成洲。近来,看到学校主页上“关于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通知 ”,其中也提到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加。我觉得这是促进和加快学校发展,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重大举措,全校的师生都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因此,我想趁此机会跟您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昨天我看到BBS上HUSTStudent版中学生们的一些言论,在众多回帖中,我惊奇发现了李校长您的回帖,看到这样的回帖,我既感到有点出乎意料,但仔细一想,又感觉似乎在情理之中,这和李校长一直以来倡导的“与学生面的面对话”的理念是一致的。看得出来,绝大部分同学对李校长都是理解和支持的,大家都希望母校越办越好,也希望母校真正跻身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行列。

接下来,我想着重谈谈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敬请李校长指教。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教育这个话题,我将来也有志于在这个领域做出一些自己的努力。

我认为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为珍贵的资源,也是一所名校的必备条件。当然,在华科这片热土上,越来越多的名师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记得浙江大学郑强老师总结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代老师今天为什么这么牛?我想就是因为我们当时的老师都把精力放在真正培养人上,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科研和论文。”从我们学生的角度看,郑强的这句话确实道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向往名校,是希望从名校的老师那里得到受用一生的教诲和感化。在大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尤其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优势的学校,我们的确要把搞科研,发论文,拉项目放在首位,因为这是一所学校维持生计的根本,即使是世界名校哈佛,其校长也透露在08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也因为拉不到经费而阻碍学校的发展。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所大学可以逃离这样的命运。我们要生存,要发展,就不能逃避现实的游戏规则。

但是,近来我开始反思“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在条件如此优越的今天,我们反而培养不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大师级的人物?我认为作为一所著名的大学,维持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当然是其重中之重,但是我觉得作为一所著名大学,更应当把培养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化的传承和科学的延续,是需要有接班人的,如果我们一味的追求眼下的发展,当这份重担落在下一代人身上时,他们能否承受如此之重担呢?华科应该有这种气魄和远见,就像在华科当初在全国范围内首倡人文素质教育一样,我希望华科也能真正的分担更多精力专注于人的培养。

不知道李校长知不知道华科有一位叫姚国华的老师,我在大二的时候上过他的公选课,大受启发,应该说是听姚国华老师的讲课给我带来了全所未有的震撼,是他带领着我进行批判的思考,进行诸多反思,他一再强调华科的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独立的人格和思考力。他提到作为一所著名的大学,其责任不是培养人才,而应该是培养人。人才只是具有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人而已,而培养人包括的内涵则更加丰富多彩。我想这和华科一直在反思的“匠才”和“帅才”有着相通的道理。我们希望接受华科的教育之后,让我们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内心世界,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仅只是任人摆布的“螺丝钉”,而应该是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行业和时代领路人。

今天,我之所以发表这样的感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此刻正值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作为一名华科人,我们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不管我的观点是对是错,我都希望李校长能够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唤。

其二,我在华科读书已经有五年了,在这五年中,我听过很多老师的讲课,的确是受益匪浅。然而,有一点使我不得不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在华科虽然有一部分老师专业素质极强,但是他们似乎对教育之道不怎么理解,在很多时候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教导和引领学生,这是相当遗憾的。我早在本科阶段就听过点团队刘玉老师的“树枝教育”,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老师带领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熏出真正合格的人才。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老师都要如此,但是作为那些身居教育一线,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老师们,除了要搞好自己的研究之外,还要进一步学习教育之道,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亦师亦友,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优秀的老师,这样的校园才是学生心目中真正向往的精神家园。

其三,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学校要给那些真正愿意从事教育,对教育表现出极大热情的教师以支持和鼓励。我们呼唤名师,学校也呼唤名师,但是我们首先得营造一个可以培育和滋生名师的环境。在学校要更加体现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尊师重教,价值引导的校园文化。在华科五年,虽然每年都有优秀教师评选,但是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活动的影响力还不够,特别是研究生的优秀导师评选,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形式。我真心希望学校能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鼓励和支持那些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给他们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他们才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要重塑这些一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赋予这些学生心目中优秀老师以学校至高的荣誉。同时,学校要扩大优秀老师的评选的影响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在学校掀起一股“重教学,重学风”的风潮。

其四,我个人觉得大学期间很多课程的导向需要调整,很多观念需要更新。校长应该了解很多本科生的学习心态,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之前听老师讲考试重点,然后一个星期突击,最后通过考试,考完试之后一切都归还给老师,然后还不屑一顾的扔出一句“大学很多课就是垃圾,什么也学不到!”。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我要说的是,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学生和老师都有责任。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应该负主责。但是,我想谈的是教师应该也有责任,作为一名老师要对教学有着极大的激情,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具有吸引力。还有,我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老师教学的导向,例如能否取消考试之前指定考试重点的做法,既然老师平时上课都讲了,就不需要再强调,没来上课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损失。我们大学教育应该教育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恩赐,我觉得学校要更加鼓励学生们在本科期间就开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渴求知识的意识。

其五,我现在是硕士研究生,我想谈谈研究生的情况。我个人感觉,本校的研究生教育确实与本科教育有一些差距,一方面是生源问题,另一方面是教育的问题。我主要是想聊聊教育,现在大多数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Boss)。在大多数人眼里,学生和导师就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但是在我看来,这却是研究生教育的悲哀,如果只是员工和老板的关系,又何需来学校读研呢?看得出来,有相当一部分读研仅仅只是为了拿那一纸文凭。在我看来,很多研究生导师也只是扮演者老板的角色,在学生中口碑都不怎么好。研究生教育是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支撑,如果这一块没有抓好,又怎么谈建设一流的科研院校。所以,我希望李校长能够多多了解华科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心目中的华科教育。

“教育思想大讨论”,直接利益相关者应该是学生,作为一名深爱自己母校的学生,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中。上面的一些言论,纯属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其中难免欠考虑,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呵呵,借用李校长在09年本科生毕业晚会上的一句话,“今天,我在这里只是想表达一个心情!”。

希望这封信能够转给李校长,一名计算机硕士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思想汇报!

最后,祝愿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取得圆满成功,也祝愿我们共同的华中大崛起!

祝愿李校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计算机学院09级硕士

李成洲

希望感兴趣的同学大家一起讨论,我之拙见只当抛砖引玉。

我关心教育,关注人文,希望更多有志于此的同学,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而不懈奋斗!